工業(ye) CT(簡稱ICT),即工業(ye) 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具有直觀、準確、無損傷(shang) 等特點,主要用於(yu) 工業(ye) 構件的無損檢測。其原理主要是:通過掃描工件得到斷層投影值,然後通過圖像重建算法重建出斷層圖像。
將CT技術應用於(yu) 工業(ye) 無損檢測大致始於(yu)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zui初的研究工作是在醫用CT所用的,射線源能量較低,穿透能力有限,而機械掃描係統又是專(zhuan) 門為(wei) 人體(ti) 設計,因此,在檢測高密度及大體(ti) 積物體(ti) 方麵存在著明顯局限性。從(cong)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軍(jun) 針對飛機渦輪葉片及火箭發動機的檢測,提出並實施了幾個(ge) 重要研究計劃,對工業(ye) CT技術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進入90年,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進步和新材料研究的進展,工業(ye) CT裝置的性能逐漸提高,成本逐漸下降。目前,工業(ye) CT已成為(wei) 一種實用化的無損檢測手段,廣泛應用於(yu) 航天、航空、軍(jun) 事、核能、石油、電子、機械、新材料研究、海關(guan) 及考古等多種領域,檢測對象種類繁多,例如火箭發動機、核燃料、石油岩芯、精密鑄件和鑄件、汽車輪胎、陶瓷及複合材料、化石等。
從(cong) 本質講,工業(ye) CT是一種射線檢測技術,與(yu) 射線照相、實時成像有一些共同之處,如檢測時需要足夠高的射線能量以穿透工件,同時,它不受被檢工件的材料種類、外形、表麵狀況的限製,檢測現場有防護設施等。與(yu) 常規射線檢測技術相比,主要優(you) 點有:
表1為(wei) 工業(ye) CT技術、超聲檢測技術(UT)和射線照相檢測技術(RT)的性能比較。
性能特征 | UT | RT | 工業(ye) CT |
受工件表麵狀況影響 | 大 | 一般 | 無影響 |
受工件複雜結構影響 | 大 | 較大 | 無影響 |
檢測氣孔能力 | 一般 | 強 | 強 |
檢測針孔能力 | 差 | 一般 | 強 |
檢測夾雜能力 | 一般 | 一般 | 強 |
密度變化能力 | 一般 | 一般 | 較強 |
裂紋能力 | 較強 | 一般 |
工業(ye) CT*的有點是的它在無損檢測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由於(yu) 工業(ye) CT圖像直觀,圖像灰度與(yu) 工件材料、幾何結構、組分及密度特性相對應,不僅(jin) 能得到缺陷的形狀、位置及尺度等信息,結合密度分析技術,還可以確定缺陷的性質,使長期以來困擾無損檢測人員的缺陷空間定位,深度定量及綜合定性問題有了更直接的解決(jue) 途徑。工業(ye) CT圖像充分再現了工件材料的組成特性,所以,三維工業(ye) CT圖像對複雜結構件檢測及關(guan) 鍵部件裝配質量分析有實際意義(yi) ,可驗證產(chan) 品尺寸和裝配情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工業(ye) CT應用實例
2.1工件內(nei) 部氣孔 裂紋等缺陷檢測
對產(chan) 品的檢測結果表明,工業(ye) CT設備對氣孔、夾雜、針孔、縮孔、分層、裂紋等各種常見的缺陷具有很高的探測靈敏度,一定範圍內(nei) 能夠的測定缺陷的幾何尺寸。
由於(yu) 複雜零件的結構限製,某些部位的缺陷用傳(chuan) 統的射線照相或超聲檢測方法無法進行探傷(shang) 。圖1a為(wei) 某鑄件的工件CT檢測圖像,在鑄件內(nei) 部發現了大量直徑0.3mm以下的氣孔,圖1b是另一鑄件關(guan) 鍵部位的CT檢測圖像,圖中發現了直徑0.2mm以下的高密度夾雜,而采用所有常規無損檢測方法均無法對該部位的缺陷進行有效的探傷(shang) 。
圖1 鑄件CT檢測圖像
2.2焊縫質量診斷
工業(ye) CT裝置用於(yu) 焊接質量檢測,能夠為(wei) 技術人員提供準確的焊縫質量數據,為(wei) 焊接工藝的改進提供依據。圖4是鈹焊接件垂直焊縫和平行焊縫掃描獲得的CT圖像,左圖上可測量熔池深度、有效焊深、表麵焊寬等數據,右圖揭示了焊縫根部縮孔的分布及尺寸。
圖4 垂直焊縫掃描(左)和平行焊縫掃描(右)CT圖像
本文摘自:核電子學與(yu) 探測技術